聯合縣是抗日戰爭期間產生的縣一級特殊政權形式,是在抗日根據地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抗日民主政權。豐玉遵聯合縣建于1940年3月;豐玉寧聯合縣建于1941年10月,1946年2月以后,豐潤、玉田、遵化、寧河恢復原縣建制,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撤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到1938年8月,經過兩年艱苦曲折的斗爭,冀東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抗日武裝和黨政人員迅速增加,為了更加有力地組織與領導根據地人民的抗日斗爭,保證抗日部隊與地方黨政人員的供給,合理地解決群眾的負擔,建立統一的抗日政權機構已屬十分必要,并成為人民群眾的普遍要求。因此,冀熱察區黨委冀東區黨分委,在遵化舍身臺召開會議,根據冀東抗日形勢的發展,確定建立抗日政府,并確定分委成員丁振軍負責籌建政權工作。1940年1月1日,冀東區黨分委在遵化閣老灣召開會議,決定開辟抗日根據地新區,建設抗日政權。此時,以盤山為中心的冀東西部抗日根據地、以魯家峪為中心的冀東東部抗日根據地已相繼建立。1月底,冀東抗日政權的領導機關晉察冀邊區冀東辦事處建立,負責建立并領導縣級政權工作。
2月,以冀東中部抗日根據地為基礎,建立了遵化縣政府和豐玉遵聯合辦事處,胡光任辦事處主任。此前,豐玉遵聯合縣工作委員會已經建立,徐志任工委書記,路拓任副書記。
3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指出:我黨在華北、華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是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推動了抗日政權所轄地域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深入發展,為抗日民主人士參加各級抗日政權工作作出明確指示。不久,豐玉遵聯合辦事處改建為豐玉遵聯合縣政府,豐玉遵聯合縣工作委員會改建為豐玉遵聯合縣委,豐玉遵聯合縣正式成立。胡光任縣長,徐志任縣委書記,路拓任縣委副書記。
豐玉遵聯合縣成立之初下轄三個區,200多個自然村。區設區政府和區委會,村除中心村有黨支部外,一般村均實行辦事員制度,由黨組織任命一名辦事員,負責村內抗日工作。5月,豐玉遵聯合縣特務大隊成立,田心任大隊長??h特務大隊為縣屬抗日武裝。因特務大隊隊員均為英俊青年,故八路軍第十三支隊司令員李運昌授名“青英部隊”。9月,豐玉遵聯合縣“婦女救國會籌備會”成立,負責人范維存。一年后“婦女救國會”正式成立。
豐玉遵聯合縣的建立,對推動所轄地域內的抗日斗爭的勝利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1940年春,為了保證抗日軍政人員的供給與合理地解決群眾的負擔,聯合縣政府實行了按土地數量分等的四級攤派制度,為了清查地主富農逃避負擔、隱瞞土地,發動群眾開展了查“黑地”運動。同年秋,聯合縣政府在四級攤派的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改進,頒布十二級合理負擔條例,按條例征集抗日糧款。同時,初步建立起縣財政制度。
婦女救國會籌備會建立以后,在抗日根據地婦女中掀起學文化運動,自編識字課本,宣傳抗日救國,宣傳婚姻自主與婦女解放,發動婦女做軍鞋軍襪,不僅使婦女學到文化,掙脫了封建枷鎖,而且使很多青年婦女走出家門,參加革命隊伍,使根據地廣大婦女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同年冬,日本侵略者利用“新民會”搞“青年訓練”,強迫青年到敵據點“受訓”,奴化青年。為粉碎敵人這一陰謀,聯合縣政府開展了反“青訓”運動,并在各村建立青年報國會,隨后又成立青年武裝報國隊,除奸防特、破壞交通與敵人的電話線,并經常配合八路軍、地方抗日武裝打游擊、騷擾與消滅敵人。武裝報國隊后來發展為民兵,不僅為擴大與補充八路軍、地方武裝提供了雄厚的基礎,而且本身就成為全民抗戰中的一支強大的人民武裝力量,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同年12月,冀東區黨分委,在薊縣盤山召開重要會議。會上全面總結了兩年多的抗日工作,討論了根據地的建設問題,做出了政權建設、群眾工作、武裝建設、財政供給和合理負擔等有關決議。并決定:統一縣、區和村政權組織;統一政權干部的待遇;建立財經制度、會議制度,制定暫行合理負擔條例、懲治漢奸條例和優待抗屬條例。
盤山會議后,豐玉遵聯合縣政權日趨完善,原為敵我雙重服務的鄉村“兩面政權”,迅速向單一的抗日民主政權過渡,在游擊區與新開辟的地區內,雖然仍為“兩面政權”,但多真心向我,假心向敵。各村的辦事員普遍成為基層政權中的抗日骨干。群眾抗日組織也迅速發展,青年報國隊、婦女救國會、兒童團等群眾組織相繼在各區各村建立。這些群眾抗日組織與地方黨政干部密切配合,負責抓特務、打土匪,改造“二流子”,開展擁軍擁屬活動,組織生產與災荒自救,使整個抗日根據地的抗日斗爭搞得十分紅火。
隨著各級抗日政權的建立與鞏固,使豐玉遵聯合縣的全民抗戰運動蓬勃發展,它不僅為抗日軍政人員的生存與發展奠定了牢靠的基礎,而且給日偽以多方的強有力的打擊。
1941年初,日本侵略者有計劃地摧殘冀東抗日根據地。1月25日,日偽軍在豐潤潘家峪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慘案,屠殺無辜群眾1301人。2月14日,日偽軍包圍遵化魯家峪,燒毀房屋1900多間,燒死燒傷群眾15人。3月,日本侵略者推行所謂“第一次治安強化運動”;7月,推行“第二次治安強化運動”,強化法西斯統治,出動大批日偽軍隊在冀東抗日根據地“掃蕩”,妄圖摧垮抗日政權,摧毀抗日武裝。
為了給侵略者以強有力的反擊,8月1日,冀東區黨分委在豐潤大張屯召開會議,總結夏季反“掃蕩”的經驗教訓,研究鞏固與擴大根據地問題,做出了改革鄉村政權的決定。除新開辟的地區以外,在有抗日基礎的村莊建立村政委員會(或稱村政會議),實行代表制,擴大抗日統一戰線,以辦事員為主,吸收群眾團體代表和社會上層人物(開明地主紳士)參加村政委員會。村政委員會一般由民政、財政、教育、調解、敵工等五名委員組成,故村政委員會群眾通稱“五委會”。
8月下旬至9月中旬,為粉碎敵人的“治安強化運動”,冀東八路軍主力部隊出擊敵偽,作戰二十余次,攻克一大批敵偽據點,殲滅日偽軍300余人,在玉田、豐潤間沙流河附近一次伏擊戰,就斃俘偽警備隊300余人。9月,冀東軍分區所屬十二團、十三團兩個營以及地方黨政干部3000余人分路越過長城,把錦熱路以南廣大深山區開辟為抗日游擊區。
10月,豐玉遵聯合縣地域擴大,全縣已發展到九個區,轄遵化南部、豐潤西部和玉田東部廣大地區,并迅速向唐山以南及寧河縣境內擴展。為了便于組織領導,根據冀東區黨分委的指示,把豐玉遵聯合縣劃分為豐玉遵與豐玉寧兩個聯合縣。豐玉遵聯合縣縣長王常明,縣委書記伍仁,婦女救國會主任延生。全縣轄682個自然村。豐玉寧聯合縣縣長胡光,縣委書記石光,青年報國會主任佟宇光。全縣轄十個區,除原屬豐玉遵聯合縣的八、九兩個區是老區外,其余的均屬新開辟的地區。
此時青英部隊變成豐玉寧聯合縣大隊,隊長仍田心。豐玉遵聯合縣暫無縣大隊,其武裝保衛任務,由活動在豐玉遵聯合縣的冀東軍分區所屬十二團三營和軍分區偵察連兼任。
10月下旬,因太平洋戰區形勢緊張,日本侵略軍二十七師團調離冀東,偽治安軍代之維持其殖民統治,并于11月初開始“第三次治安強化運動”,修公路、筑碉堡,“清剿”抗日武裝及地方抗日干部。同時,與地方反動勢力相勾結,宣傳“曲線救國”欺騙群眾,破壞抗日組織。
面對偽治安軍的進攻,冀東區黨分委在熱河省王廠溝召開會議,決定部隊返回關里,開展打治安軍戰役。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縣委、縣政府,立即動員地方武裝與廣大群眾,密切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對偽治安軍發起聲勢浩大的進攻,給偽治安軍以殲滅性的打擊。11月15日,冀東軍分區十二團、十三團在遵化四十里鋪設伏,殲滅偽治安軍400余人。1942年1月,十三團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在遵化劉備寨、梁子河先后殲滅偽治安軍兩個營,在玉田、薊縣、遵化交界處的果河沿全殲偽治安軍一個團;十二團在遵化西舊寨殲滅偽治安軍一個營;青英部隊在遵化出頭嶺設伏,擊潰偽治安軍一個團,俘偽軍官兵170余人。
1942年3月以后,日本侵略者為“確保冀東治安”,開始“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推行滅絕人性的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對抗日武裝和地方黨政干部“分片清剿”,妄圖一舉摧毀冀東抗日根據地。為避開敵人鋒芒,八路軍抗日主力部隊轉移到熱河省山區抗日根據地。
由于敵人的瘋狂摧殘,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均遭嚴重損失。4月3日,冀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率警衛班、二營四連和政治部工作人員,在遵化鐵廠附近的甲山遭日偽軍3000余人圍凌,劉誠光等200余同志壯烈犧牲。從16日起,日偽軍圍攻、搜捕魯家峪根據地半月之久,抗日干部、傷員和群眾220多人慘遭殺害。24日,豐玉寧聯合縣縣委書記石光,報國會主任佟宇光,在豐潤常魏莊子被圍困后誓不投敵,以身殉國。在最嚴酷的日子里,豐玉寧聯合縣十個區的黨政軍干部由300余人減少到30余人,除部分變節投敵以外,其余大部分為抗日獻出了生命。
6月上旬,日軍第二十七師團南調,“掃蕩”結束。冀東區黨分委在熱河王廠溝召開復仇動員大會,決定發動復仇戰役。十三團兩個營、青英部隊配合地方游擊隊恢復豐玉遵聯合縣被蠶食地區,嗣后,十二團兩個營與十三團兩個營會合,與青英部隊一道恢復豐玉寧聯合縣被蠶食地區。到7月底,除玉田部分地區外,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被敵蠶食地區全部恢復。為鞏固老區與開辟新區,聯合縣組成武裝工作隊,摧毀敵偽組織,粉碎保甲制度,鏟除效忠于敵的大鄉長與其他漢奸特務。焦若愚、田心等組成的武裝工作隊,很快在豐潤、寧河境內開辟了100余個村莊,使豐玉寧聯合縣越過北寧路向沿海擴展。
9月,根據晉察冀分局的指示,冀熱察區黨委撤銷,冀東區黨分委改第十三地委,冀東軍分區改第十三軍分區。
9月中旬,敵人開始“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日軍二十七師團回到冀東,糾集4.6萬余兵力包圍冀東根據地,并挖八道“治安溝”,沿溝筑堡,設封鎖線,對冀東根據地細碎分割,集中兵力“梳篦清剿”。同時展開政治攻勢,強化保甲制度,通過偽新民會、反共協會、反共自衛團等敵偽組織,威脅抗日黨政干部投敵“自首”。
“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把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統治推上頂峰。冀東抗日斗爭進入最殘酷、最艱難階段??谷罩髁Σ筷牶痛蟛糠值胤近h政干部暫時撤離冀東。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只留下少數干部堅持地方抗日工作。他們白天蹲山洞、下地洞,夜晚出來活動,組織與發動群眾反挖溝和反“清鄉”,秘密開展抗日活動。豐玉遵聯合縣敵我斗爭十分尖銳,堅持地方工作的抗日干部,在冰天雪地里經常幾天幾夜吃不上飯,隨時都有被捕犧牲的危險,然而這些并未使他們動榣,抗日斗爭一直沒有中斷。豐玉寧低洼地區與水區敵我斗爭比較有斷有續,堅持工作的縣委、縣政府提出“區不離區、村不離村”的對敵斗爭口號,在地方游擊隊的配合下,巧妙地與敵偽周旋,伏擊日偽,清除漢奸,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因此,即使在被敵蠶食的地區,也一直保存了抗日的“兩面政權”。
1943年1月5日,十三地委舉行會議,討論了冀東的形勢,總結了反“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的經驗教訓,確定了1943年的基本任務:動員一切力量,恢復被蠶食的基本區結合鞏固山區和開辟新區。
2月,豐玉遵聯合縣與豐玉寧聯合縣合并為豐玉遵寧聯合縣。胡光任縣長,伍仁任縣委書記。青英部隊按地區統一編排,編為四區隊,隊長田心,政委由伍仁兼任。豐玉遵寧聯合縣建立后,主要是圍繞恢復被敵蠶食的地區開展抗日斗爭。
6月,利用青紗帳起的有利條件,恢復基本區戰役開始??谷罩髁Σ筷犈c地區各區隊分東、中、西三路突破敵偽長城封鎖線,進入冀東根據地作戰。十一團和四區隊活躍在豐玉遵寧地區。從6月到8月,先后攻克玉田窩洛沽、石臼窩、亮甲店、前家溝、珠樹塢敵偽據點多處,全殲寧河豐臺鎮守敵, 拿下遵化義王莊敵碉堡,直逼唐山市近郊。
7月,冀東根據地擴大,根據對敵斗爭的需要,實行一元化領導,第十三地委改為冀熱邊特委,下轄五個地委,領導各聯合縣。
8月中旬,遵化南部與玉田大部遭敵蠶食地區恢復,豐玉遵寧聯合縣又分為豐玉遵與豐玉寧兩個聯合縣。豐玉遵聯合縣縣長高洪,縣委書記冀華。因四區隊已編為獨立四區隊,豐玉遵聯合縣成立了縣支隊,支隊長李興。同時成立縣抗日聯合會,龍云任主任。全縣轄九個區,區委、區政府除區委書記和區長外,一般都增設了助理員,分工負責各項工作。村政權除少數地區仍保留“兩面政權”外,一般均建立抗日的村政委員會。群眾組織,如青年報國隊、婦女救國會、兒童團、老頭班也在各村普遍建立起來。豐玉寧聯合縣縣長任永合,縣委書記張士英。成立了縣大隊,張洪武任縣大隊長,魯夫任抗日聯合會主任。全縣轄七個區和一個路南工作團,白云生任工作團團長。區、村政權與豐玉遵聯合縣基本相同。
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分建后,豐玉遵寧地區的抗日斗爭迅速出現高潮。除軍民配合消滅敵偽軍外,縣委、縣政府廣泛動員游擊隊和抗日群眾,破壞交通,切割電線,反特除奸,發動政治攻勢,瓦解敵偽,大力開展敵工工作,爭取偽軍向抗日政府投誠。在強大的軍事與政治攻勢下,各處偽軍紛紛“反正”。僅10月份,就有豐潤胡各莊偽警備隊大隊長楊正春、菜園村偽治安軍排長唐志全率隊起義,參加抗日隊伍。
在這一時期,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的教育事業,在抗日斗爭的推動下也得到迅速發展。大部分鄉村小學得到恢復,新建了一批小學,抗日政府自編教材,取代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材。區成立“識字班”,村成立“夜?!?。同年冬天又開展了“冬學”運動,學習文化知識、講述抗日救國故事,教唱抗日歌曲。不僅使貧苦群眾提高了文化水平,提高了思想覺悟,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很多青年特別是婦女在接受抗日教育后加入了革命隊伍,投身于抗日斗爭。
1943年入冬以后,由于太平洋戰爭失利,受到冀東根據地軍民沉重打擊的日本侵略者改變了在冀東的戰略戰術,收縮軍事進攻的范圍與規模,合并據點,集中兵力,實行“重點掃蕩”“突然襲擊”。年底,又從天津調來大批戰役憲兵,在唐山、豐潤、玉田一帶襲擊抗日武裝,捕殺抗日干部,大肆進行特務活動,通過敵偽組織“新民會”“復興會”,以及反動會道門“大佛教”“一貫道”等,制造混亂,造謠惑眾,瓦解抗日組織,動搖抗日決心。
1944年春,豐玉遵聯合縣與豐玉寧聯合縣在武裝打擊日偽的同時,發動群眾開展除奸反特與反對反動會道門的斗爭,認真貫徹冀熱邊特委的反特政策,“首惡必辦,爭取脅從”,嚴懲了一批效命于敵、罪惡多端的漢奸特務和反動會道門首惡分子,給戰役憲兵和特務活動以迎頭痛擊。
3月,豐玉遵、豐玉寧聯合縣境內黨政軍民掀起“大生產運動”,發動群眾紡線織布,把破壞的交通辟為農田,武裝保種保收,不但保證了軍需民食,而且為戰略反攻奠定了物質基礎。
4月,冀熱邊特委發布《關于鞏固冀東基本區的決定》,聯合縣地方武裝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瓦解偽軍,清除敵偽投降派在群眾中的影響。
7月初,日本侵略者為在冀東作垂死掙扎,把冀東劃為“特別行政區”,妄圖使冀東“偽滿化”,集結敵偽軍做秋季大“掃蕩”準備。
8月,冀熱邊特委做出關于秋季反“掃蕩”的部署,要求全區軍民做好思想準備與物質準備。
9月初,特委做出《關于減租運動決定》,豐玉遵、豐玉寧聯合縣普遍建立“農會”,開展減租減息與雇工的增資,改善了群眾的生活,進一步激發了群眾的抗日熱情,使聯合縣各級抗日政權更受群眾擁護。
當月,日偽結集3萬余兵力開始秋季大“掃蕩”,采用“長途奔襲”“分進合擊”戰術,有重點地分區“掃蕩”根據地基本區。豐玉遵與豐玉寧軍民迅速投入反“掃蕩”斗爭,拔除敵偽據點,開展地雷戰,切斷敵偽交通與電話線,散發與張貼動員偽軍投降的傳單標語,向敵偽據點喊話、打冷槍,迫使敵偽向各縣城和大鎮據點收縮。
10月,晉察冀分局、軍區決定冀熱邊特委改為冀熱遼區黨委,擴建冀熱遼軍區。
1945年1月,冀熱遼區黨委和軍區司令部機關建立。區黨委做出《關于目前對敵斗爭的決定》,決定保衛基本區,恢復蠶食區,開辟新解放區,開展游擊戰爭與爆炸運動。同時發布《關于擁政愛民與擁軍優抗指示》,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間的“魚水關系”,調動群眾參軍抗日的積極性。
2月,冀熱遼區黨委發布“整風”指示,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黨政軍干部開展了整風運動,提高了思想覺悟與領導水平,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7月,冀熱遼區黨委發布《對一年來人民武裝工作的檢討與今后人民武裝建設的決定》,根據地掀起群眾參軍熱潮。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大批青壯年參軍入伍。冀東抗日部隊迅速擴充到2.5萬余人,建成十個團;地方游擊隊發展到27萬多人,為冀東抗日的最后勝利積蓄了足夠的武裝力量。
8月,蘇聯百萬紅軍進入我國東北對日作戰。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朱德發布延安總部大反攻命令。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然而龜縮在冀東的日軍等待國民黨軍隊接收,拒絕向八路軍投降。冀熱遼區黨委堅決貫徹延安總部命令,發動對日軍的最后攻擊。豐玉遵與豐玉寧聯合縣黨政軍民,對頑敵展開了全面進攻。從8月23日到11月底,寧河縣城、玉田縣城、豐潤縣城、遵化縣城先后解放。
抗日戰爭勝利后,冀東各聯合縣全部撤銷,豐玉遵聯合縣與豐玉寧聯合縣便完成了其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