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四縱主力和“抗聯”西撤后,冀東抗戰形勢轉入低潮。日偽相繼恢復了在城鄉的統治,并調集重兵不斷“掃蕩”“清鄉”。四縱留在冀東堅持抗戰的蘇(梅)支隊、陳(群)支隊和包(森)、單(德貴)、趙(立業)支隊各百余人和李運昌率領西撤途中返回冀東的抗聯部隊千余人,在遷安縣的柳溝峪召開會議,決定聯絡流散在各地的抗聯人員,恢復黨的組織、積蓄革命力量、堅持抗日游擊戰爭。
在黨的領導下,左家塢、王官營、楊柳莊鎮以北,遷西的陳家鋪、才莊以東,蓮花院以西以及腰帶山前后,特別是在柳溝峪、松山峪、潘家峪等地創立了大塊游擊根據地。是年冬,派回這個地區的黨員干部有蘇林彥、谷云亭、楊文漢、張志超、魏春波、李守善等,負責恢復黨的組織,在敵人連續大掃蕩的殘酷情況下,他們仍然在黃昏峪、上水路、楊柳莊等地發展了楊向榮、郝立中等數名黨員。到了1939年夏末,形勢又有所好轉,冀東各地的抗日武裝力量又發展到4000余人。
1939年8月,冀東區黨分委在遵化舍身臺舉行會議,討論建立抗日政權的問題。會議決定由丁振軍負責政權籌建工作。根據谷云亭的建議,決定村抗日政權稱辦事員,并由谷云亭在豐潤縣北部皈依寨進行建立村政權的試點。不久,遵化東八堡、小嶺酄一帶試建了兩個區政權。
1939年9月,冀東部隊二次西進,地方干部大部去中央分局黨校學習。留在這里的黨員仍然堅持游擊戰爭。于1939年10月,在黨的基礎比較強、群眾工作比較好、游擊隊活動比較活躍的灤縣、遷安、豐潤三縣邊緣地區建立了豐(潤)、灤(縣)、遷(安)聯合縣,縣委和縣政府同時建立,縣委書記周文彬(兼),縣長盧啟明。下轄三個區:豐潤左家塢以東一個區,遵化縣東南至豐潤縣腰帶山前后一個區,灤縣榛子鎮以北至遷安一個區,分別由華新(石堂)、胡志發、翟海亭任區委書記,陳志、胡志發、曹致福為區長。當時縣政府除通訊班外,無各科設置。當時縣政府主要工作為:(一)統一征收,克服征收上的混亂現象;(二)打土匪、特務,安定社會秩序;(三)肅清賣白面、大煙的;(四)以政府命令進行破壞敵偽的斗爭,如收通行證、戶口冊、良民證,破壞公路;(五)進行反敵偽要青年受訓、要團(丁)并地畝的斗爭;(六)村中設辦事員,專管抗日政府政權工作。
1940年初,在敵人的瘋狂大掃蕩中,縣長盧啟明犧牲,后由魏春波接任縣長,魏于1940年5月在遷西王莊村作戰時壯烈犧牲,直到9月無縣長,各區的工作由縣委書記周文彬直接照管。1940年8月,從中央分局北方局黨校學習的楊文漢、高敬之、李海濤、周鳴歧、楊向榮、木森、谷甫(徐珍)、姜維周、馬德等回到冀東。主力部隊在夏秋之際又打了幾個勝仗,豐灤遷聯合縣抗日形勢較好,于秋季重新由周文彬、楊文漢、李海濤組成新縣委。楊文漢任組織部長,李海濤任宣傳部長,高敬之為縣長。并相繼任命了陳志為民政科長、紀明達為教育科長、張春為財糧科長。這時全縣劃五個總區,總區委書記有周鳴歧、楊向榮、木森、鄭興、白云臺,總區長有姜維周、趙尚金、谷振明、丁小川。
1941年1月,縣委又重新改組,周文彬不再兼書記,由楊文漢擔任縣委書記,提任四區區委書記華新為組織部長,佟生為宣傳部長。1月25日(農歷臘月二十八)侵華日軍調集豐潤、遵化、玉田、遷安、灤縣、唐山等地日偽軍對我冀東地區豐灤遷抗日游擊根據地的中樞——潘家峪村進行血洗,殺戮我愛國同胞,制造了一起慘絕人寰的大慘案。慘案發生后,丁振軍等地方黨政負責人來到潘家峪,不久,陳群團長帶領十二團的指戰員,也遠道而來逐村挨戶地進行慰問。五月初五,李運昌、周文彬、劉誠光等同志到潘家峪,并在火石營村召開軍民大會。會上,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劉誠光宣布“潘家峪復仇團”成立。復仇青年脫產隨十二團活動。
在敵人大掃蕩環境最殘酷的情況下,縣、區黨委采取靈活的領導方法??h委決定,區干不離區、縣干不離縣。白天不便活動,晚上出來走幾個小時,做些宣傳工作,穩定群眾的心,加強抗日工作。
1941年8月,冀東區黨分委在大張屯召開會議,其中決定除以少數兵力在基本區堅持斗爭外,集中主要力量北出長城開辟熱河南部山區,縣長高敬之被調走,由于沐之接任??h委除有組織部、宣傳部外,又設有武裝部,張會任武裝部長。1941年冬,全縣發展到八個總區,下設二十個分區(三四十個村一個分區)共轄七百余村。黨的活動有很大發展,當時全縣黨員已達3000余名,全縣有一半以上村子有了黨支部或小組。除敵人據點附近外,都建立了村政權,設了辦事員、武裝班長。
縣成立了兩個基干隊:基干一隊隊長郭青山,政治指導員李慶,副隊長姚品一,約100人;基干二隊隊長張旭云(后叛變)、指導員東波約60余人。區有區小隊,村有報國隊,還有武裝游擊小組。除邊沿區敵人據點附近外,普遍建立了群眾團體,如青年報國會、婦救會和兒童團等組織。
1942年4月,縣長于沐之與縣委宣傳部長佟生在豐潤黑山溝遭敵包圍而犧牲,因丟失縣政府印章,故豐灤遷改遷灤豐聯合縣。由張昆山(非黨)代理縣長。7月張昆山在豐潤縣才莊遭敵包圍,與敵英勇頑強斗爭,終因寡不敵眾光榮犧牲。隨即調遷灤豐四總區區長甄一明任縣長。1943年9月,縣由八個區政府擴大為十個區政府。11月,縣政府又增設了公安科(后改社會部),由徐珍任科長。1944年12月,甄一明調中央黨校學習,縣長由李克才擔任。1944年5月,縣委書記楊文漢去晉察冀開高干會,由原副書記林峰擔任縣委書記。1945年4月,石堂從灤東調回任縣委書記,接替林峰的職務。1945年8月,由縣委組織部長洪業接任縣委書記,直至恢復單縣制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