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烈士陵園位于路南區陵園路??谷諔馉?/span>時期,冀熱遼根據地是全國19塊根據地之一,解放戰爭時期,冀東是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重要支撐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30年間,在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艱難歷程中,無數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血灑這片熱土。為了紀念犧牲的先烈,195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唐山市興建冀東烈士陵園,1958年清明節正式落成,向社會開放。先后隸屬于河北省民政廳、唐山市民政局。陵園面積7.5萬平方米,系中軸對稱布局。在中軸線上矗立著大門、紀念塔、紀念堂三大主體建筑。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均被毀壞。復建工程于1984年開始,1986年7月28日竣工。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將冀東烈士陵園列入全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維護改造項目,省、市兩級投資對園內主要紀念建筑物及館內基本陳列進行全面修繕和改造,1999年9月底竣立。
陵園大門是高大雄偉的漢白玉牌樓,正中墨色花崗巖扁額上鐫刻著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的“冀東烈士陵園”6個大字。沿主甬路往北約百米,在潔白的三層護欄內,通體漢白玉砌成的烈士紀念塔巍然聳立。塔高34.5米,頂部三重飛檐,一顆碩大紅星在塔尖熠熠生輝。塔身四面鐫刻著朱德、林伯渠、彭德懷、蕭克4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為人類解放事業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氣壯山河功昭日月”,“烈士之血革命之花”,“烈士們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充分表達了黨和人民對烈士的崇敬懷念之情。紀念塔和紀念館之間的蒼松翠柏中,矗立著20位在冀東乃至全國有較高威望的知名烈士銅像。冀東烈士紀念館位于園內中部,建筑面積2114平方米,規模為省內同級紀念館之最。館名由蕭克將軍題寫。外墻用真石漆噴涂,建筑物頂部金黃色玻璃瓦壓頂,使這座中西合璧式的大型建筑物更加古樸凝重、雄偉壯觀。館內《冀東革命烈士斗爭業績陳列》主展線長度為255米,輔展線長60米。陳列內容的時間跨度為1919至1949年(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30年),空間跨度為河北、遼寧、內蒙及京、津2市部分地區。在形式設計上,通過整體環境的合理布局,相關文物的有機結合,大型景觀及現代聲像技術的運用,使陳列更具真實性、直觀性。列入冀東烈士陵園英名錄的烈士共238名。其中有中共早期工人運動領袖鄧培、華北抗日聯軍第一支隊司令王平陸、八路軍著名抗日將領包森、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周文彬和爆破英雄邵洪生等著名烈士的代表。圣潔肅穆的烈士墓群位于陵園最北端,這里綠樹成蔭、松柏蔥郁,安息著先烈們不屈的忠魂。
冀東烈士陵園是唐山市“緬懷先烈、教育后人”的重要陣地,建園以來每年都要接待數萬人次的謁陵群眾。先烈們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勵著無數的革命后來人為社會主義建功立業,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
1989年8月,冀東烈士陵園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